傣陶的传承与保护

2018-12-26 15:21:00
陶子
转贴
509
摘要:傣族慢轮制陶除满足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外,还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价值

传承价值

傣族慢轮制陶除满足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外,还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价值,这不仅体现在古老的手工制作方式和工艺流程上,而且还体现在傣族的生产生活中,深刻地反映了傣族传统生活方式及其变迁,并代代传承,成为了一种文化记忆的载体,从而构筑了傣族群体所独有的文化表征系统。

传承现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除了少量用于建筑物屋脊的装饰品和佛教礼器外,在其他场合已不大容易看得到传统的傣族陶器。另外陶器制作的经济效益不理想,所以学习和从事制陶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在西双版纳,只有少数村寨的几户人家还会制作陶器,原始制陶术已处于即将消亡的状态,亟待拯救和保护。

传承人物

玉勐,女,傣族,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传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2018年5月,正式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保护措施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国内外考古学家多次对傣族制陶进行专门调查,认为傣族传统制陶是中国原始陶艺的代表,是解开中国新石器时代烧陶之谜的钥匙。2009年,张海超著《曼斗傣族慢轮制陶》该书呈现了傣族慢轮制陶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图景。以期增进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进而推动保护实践的广泛有效展开。社会影响编辑重要活动2018年9月,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面向广大游客开展傣族章哈、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傣族织锦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展演活动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普及,提升非遗项目保护的社会关注度。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